導讀: 1200+聽眾!涵蓋溫室氣體、VOC、臭氧、顆粒物等污染物檢測技術,涉及紅外光譜、LIBS光譜、光腔衰蕩光譜、質譜、氣溶膠質譜、大氣立體監測系統等新型檢測技術與監測監管!
7月13日,在15位專家的大力支持下,由儀器信息網網絡講堂策劃舉辦的“第三屆大氣監測技術與應用”主題網絡研討會圓滿結束。本屆大會為期1.5天,報名參會人數超1200。三大專場,亮點十足!
溫室氣體專場:減污降碳大背景,紅外光譜新進展,光腔衰蕩新情況,連續監測高精準 7月12日上午9時,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的伏晴艷主任進行大會開場報告,結合我國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大背景,對大氣監測技術進行了展望與思考。報告結束,伏主任與直播間的專業聽眾進行了線上互動交流。
而來自中科院安光所的徐亮副主任,則圍繞紅外光譜技術進行了精彩報告,重點講述了國產化紅外光譜技術研究進展及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
作為一家具備超強自主研發能力的國產企業,河北子曰的康文豐老師帶來了公司的核心技術產品——基于CRDS激光光腔衰蕩技術的溫室氣體檢測儀,直播期間吸引了眾多聽眾老師提問;同期,江蘇海蘭達爾的陸文濤老師,針對溫室氣體檢測難題,分享了高精度溫室氣體監測系統及其在走航觀測上的應用,讓人眼前一亮。
最后,上午的會議在特邀嘉賓——上海環境監測中心的楊勇老師的報告中結束。針對溫室氣體監測熱點,楊老師重點分享了環境空氣高精度二氧化碳、甲烷連續自動監測技術及相關工作進展。
新技術與智慧監測專場:大氣監測一張網,異味溯源有新招,細顆粒檢測仍關鍵,光譜、質譜新發現 7月12日14時,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劉玉柱教授為我們分享了課題組最新研究進展,重點講述了LIBS技術原位在線探測技術在大氣環境研究方面的最新成果與發現;賽默飛的趙漢松老師帶來了賽默飛異味溯源方面的多流路質譜解決方案,助力工業園區VOC精準溯源;而在氣溶膠、細顆粒物檢測方面,帕剌斯的鄧珺老師,詳細講解了新型氣溶膠光譜方法在環境細顆粒物研究中的應用,并介紹了帕剌斯的優秀產品。
最后,來自青島環境監測中心的孟赫老師,為我們首次分享了研究組的獲獎技術,且全面而生動地展示了青島城市大氣立體監測現狀,讓我們對城市大氣監測技術有了更豐富的認知。
大氣復合污染專場:VOC與臭氧很微妙,過濾、預處理全都不能少,在線質譜遇到細顆粒,無機元素檢測要注意 7月13日上午9時,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大氣環境研究所大氣復合污染成因研究室副主任高銳老師作為特邀嘉賓,出席第二天的會議,并作開場報告,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煤化工行業對VOCs和城市環境空氣O3的影響。
基于VOC對環境污染的復雜性,島津的杜世娟老師,分享了島津在環境空氣揮發性有機物的解決方案;瑪珂思的張兵老師,針對性地介紹了最新HJ 759修訂版內容,并對電子制冷預濃縮系統-GCMS測定環境空氣中揮發性有機物方法難點進行解析,讓我們看到了瑪珂思預處理系統和安捷倫的GCMS產品的優越性能。
針對大氣細顆粒物,來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的蓋鑫磊教授重點講述了環境大氣細粒子的在線質譜監測與表征;Cytiva的吳進老師則介紹了Whatman過濾產品在大氣監測中的應用。
大會最后,天津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的青年專家劉躍老師分享了PM2.5顆粒物中無機元素分析測試技術,從采樣、預處理、分析等多個維度詳細解釋了注意事項,內容非常具有操作性。
本屆大會,耗時1.5天,共計15位專家出席,為1200+聽眾帶來了大氣監測方面的專業報告,涵蓋了溫室氣體、VOC、臭氧、顆粒物等污染物,涉及紅外光譜、LIBS光譜、光腔衰蕩光譜、質譜、氣溶膠質譜、大氣立體監測系統等新型檢測技術與監測監管手段。